血液质控
血液质控
当前位置:首页 - 血液质控

检验工作9个关键问题解答

文章来源:发布时间:2020年11月23日浏览量: 字体:

69.9K

检验工作9个关键问题解答



1.准确度与精密度的问题



    首先了解其概念:“准确度”就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,它反映仪器检测的准确程度。而“精密度”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多次测定时,所得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,即反映设备的重复性。



    在实际工作中,常常有人将二者混淆。比如,遇见一个异常结果,很多同行喜欢重新检测一次,观测其重复性是否良好,实际上,这是不科学的,至少是不全面的,重复性好,只能说明设备的精密度好,而不能说明准确度好,如果是检测方法问题、检测仪器存在系统误差,所有的结果比实际值都高,重复一次仍然会得出较高的结果。



    有些同行喜欢在检验结果上写出:“本结果已经复测,两次结果一致”,实际上并不能说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,要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,就应该重视全面质量控制,分析前标本采集的时机,方式,保存,运送的过程,仪器的保养,检测干扰因素的控制,操作的规范性等。仪器的精密度本身就是仪器的性能,与检测的标本无关,更与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无关。






2.敏感性与特异性的问题



    任何一个诊断指标,都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,即敏感性和特异性,所谓敏感性,就是指其在诊断疾病的时候不漏诊的机会有多大小,所谓特异性就是指该指标在诊断某疾病时,不误诊的机会有多大小,单独一个指标,如果提高其诊断的敏感性,必然降低其诊断的特异性,换句话说,减少漏诊必然增加误诊,反之亦然。



    比如,我们以AFP诊断肝癌为例,如果我们规定AFP大于10就可以诊断肝癌,那么漏诊的几率就很小,很明显,很多肝癌患者AFP都大于10,漏诊的几率虽然小了,误诊的几率却大了,显然,AFP大于10的病人里面,很多人都不是肝癌。如果规定AFP大于2000就可以诊断肝癌,那么自然是不会或者很少误诊,因为没有其他疾病的AFP会这么高,但是我们会漏诊,因为很多肝癌患者AFP都小于2000。



    因此我们需要综合衡量一个指标的敏感性与特异性,最好的方法就是做个ROC曲线,通过曲线下面积确定指标的诊断效力,确定最佳的诊断值,即同时平衡好指标的敏感性与特异性。理想的指标应该具有100%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,但是这样的指标是不存在的,单独使用某指标去诊断疾病,必然有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,也就是,必然出现漏诊和误诊。






3.灵敏度与敏感性问题



    有些初学者容易混淆二者的概念。灵敏度是指检测系统(或试剂盒)可检测的最低分析浓度,或称为检测限,分析灵敏度是指批内变异系数达5%时的最低检出限;而功能灵敏度是指批间变异系数达20%时的最低检出限。敏感性是指试验检出有病的人数占患者总数的比例(真阳性率),则灵敏度其有质的区别。






4.异常结果与正常结果的问题。



    很多同行在日常工作中,十分重视异常的结果,对于异常的结果,都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予以证实,当然,这是必要的,因为假阳性的结果会导致误诊,给患者带来痛苦。但是我们却忽视了阴性结果,对阴性结果不重视,其实从另一个方面去想:假阴性的结果将导致漏诊,而漏诊和误诊,给患者造成的伤害都是一样的。



    因此,认为对于阴性标本,特别是与病人临床表现,临床诊断不符合的结果,或者用病人的病理生理过程不能解释的结果,以及影响病人诊断和治疗的阴性结果(正常结果),我们都应该引起重视。






5.参考范围与诊断值的问题



    任何一个实验室指标,都有其参考范围,参考范围的制定,往往是通过大规模的调查得出来的。如果一个指标是呈正态分布的,那么95%的可信区间就是其参考范围,如果血常规的各项指标,如果一个指标不是呈正态分布的,那么我们就需要把它转化成正态分布后再确定其参考范围,或者依靠统计学处理确定其参考范围。



比如AST,CK等,这实际上意味着两层意思:



    第一:有5%的人,某一指标属于这5%的人群,但是他仍然属于正常人群。



    第二:某人某指标高出参考范围,只能说明他的指标与正常人不同,但是不能因此确定其患某病。



    如果用单一指标去诊断这个疾病,该指标仅仅高出参考范围是不够的,还需要达到一定的诊断值,比如,诊断急性胰腺炎,淀粉酶仅仅高出正常范围一点,是不能诊断的,如果单独用淀粉酶诊断急性胰腺炎,淀粉酶必须高出正常范围3倍,或者说大于500个单位。



    很多实验室指标在诊断某疾病时,都有特定的诊断值班,目前检验人员普遍忽视参考范围与诊断值的关系,忽视敏感性与特异性的问题,认为只要结果高出异常,就可以诊断某种疾病。






6.理性解读质量控制结果



    现在有很多检验人员有这种误区,就是试图用质控结果去说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,室内质控结果使用厂家提供的靶值,这种错误的做法就暂且不提了,做质控时是科学、规范地进行操作;而做常规标本时就未严格按照标准化操作规程(SOP)来操作了。



    做室间质量评价时,很多实验室之间相互对结果,临床医师怀疑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时,检验人员往往说我们室间质评结果是合格的,我们的室内质控是在控的,检验结果一定是准确的。这实际上是不负责任的做法。



    对于质控,我们应该理性认识,首先质控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一种辅助手段,并不是决定性手段;其次,质控品非人血标本,有一定的局限性,患者标本千变万化,各种干扰因素都存在,质控做的顺利,不一定代表标本顺利,质控准确,不一定标本检测结果准确;最重要的一点,我们现在所谓的质控,实际上就是分析中的质量控,说的俗一点就是仪器要做的准,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,一个检验结果的准确性,需要由多方面去保证。



    比如分析前质控控制,在一个恰当的时机,选择一个恰当的检测项目,以恰当的标本采集方式,合理的采集数量和合格的标本质量,以恰当的方式保存和运送到实验室,检验人员以恰当的操作步骤进行检测。加上仪器检测性能良好,尽可能少的干扰因素,这样才能得出一个准确的检验结果。



    这些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,都是十分重要的。切不可认为质控是检验的唯一,是检验的杀手锏,质控合格,并不是检验人员解释结果准确,当作解答临床质疑的唯一理由。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,质控是一种必要的手段,但是不是唯一手段,更不是保证其准确性的决定性手段。






7.检验的灵魂——“我们要用感恩的心去检查每一份标本”



    检验的灵魂是什么,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,有很多同行认为检验的灵魂是“准”,本结果只对该标本负责,做的准就是检验的终极目标,其实这是一个误区。检验的灵魂是结果准确反应患者的真实病情。这就要求检验人员眼里不能只有标本,还要有患者这个“人”的整体。只见标本不见人,往往会造成盲人摸象。



    “我们要用感恩的心去检查每一份标本”,因为每份标本背后,都是一宝贵的生命,值得我们去尊重。检验人员往往抱怨没地位,不走出去,不与临床沟通,不见病人,不走出实验室大门,就永远是一个附属。



加强与临床医生沟通的好处:



    第一,可以提高检验的地位,多与医生、病人接触,增加相互了解,检验逐渐融入到临床工作中,可以减少和消除检验与临床的误会,增强检验的影响力。



    第二,我们学科的名字叫“检验医学”,或者说“实验室医学”,国内有医院将检验科命名为实验诊断科,就是为了说明检验是一门医学,既然是一门医学,就应该涉入临床,不接触病人,不参与疾病的诊疗过程的科学是不能叫医学的,不解决临床问题的人是不能叫医生的,检验现在大多停留在实验室里,就标本说标本,就检验说检验,与临床脱节十分严重。



 



8.全面理解实验室指标的意义



    有很多同行认为,检验指标是用来诊断疾病的,这实际上是不全面的,一个指标单单用来诊断疾病,实在太浪费了。



    实验室指标的用途还有以下几方面:



    1、对疾病进行预防,预测某种疾病发生的概率;如CRP对心脑血管疾病进行预测。



2、预测某种疾病的预后,如肌钙蛋白不仅可以用于诊断AMI,还可以用于评估患者预后。



3、作为一种治疗观察,比如:CK-MB可以作为心肌梗死后溶栓治疗的监测指标,评价其是否有效。



4、排除某种疾病,如肌红蛋白在胸痛6小时内不升高,可基本排除AMI,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。






9.传统技术与前沿科技结



任何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,做检验的不可能是万事通,我们一定要抓住检验的重点,把握检验的趋势,在这些方面下工夫,现在检验的趋势是什么:实验室全面科学管理,指标的综合评价,新指标的发现,新方法的发明,分子诊断等。我们应该多在这些方面下工夫。



把握检验的趋势,知识面广,紧跟科技前沿,与时俱进。世界总是发展变化的,任何检验方法,检验指标都可能被淘汰,被更新,被改进,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才能不被淘汰。





联系我们
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丁字桥路100号 电话:027-87273189 邮编:430015
湖北省临床检验中心 Copyright © 2021 www.hbccl.cn 版权所有 鄂ICP备1100722-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574号
官方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