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内审员
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内审员,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点:
一、 审核具有的3个基本原则:
1.客观性:获得的审核证据必须与审核依据有关的,并且能够证实记录。
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可通过听、问、看、查获取。
对收集的证据应进行客观评价,以形成审核发现。
审核是一个形成文件的过程,通过文件记录证明
审核的客观性。
2.独立性:审核是被授权的活动。(授权可来自管理层的决策,单位的规定,合同的要求,审核方的委托以及法律法规的要求)。
内审员在整个审核过程中应保持公正、避免利益冲突。
内审员具有开展内审的能力,且为与受审活动无直接责任的人员。
坚持在审核原则和审核证据的基础上,对被审核部门进行客观评价。
3.系统性: 审核包括符合性、有效性和达标性3个层次。
不同的审核组或内审员对同一对象应该得出类似的结论。
审核应按计划和检查表进行。应覆盖整个部门,全部要素。
审核的系统性是在一定“审核范围”内实现,在审核前,应确定审核范围,有重点、有目的、有效果。
二、 审核的分类:
第一方审核:即内部审核,对自身的质量体系所进行的审核。
第二方审核:需方派出审核员按合同规定的要求对它的供方的质量体系进行审核。
第三方审核:公正的第三方对申请的机构进行的独立的质量
体系审核。
三、 审核的作用:1.内审的结论可作为外部审核的证据。
三、2.内部审核可作为管理评审的内容。
3.内审将引起体系纠正和预防措施的
实施,从而导致改进,达到体系不断在更高层次满足标准要求。
四、 内审的要求:
1. 内审依据: 能力验证提供者应根据预定的日程表和程序,定期地对其活动进行内部审核,以验证其运作持续符合管理体系和本准则的要求。
2. 内审范围: 内部审核计划应涉及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,包括技术程序和能力验证物品制备、存储和分发,以及报告能力验证计划运作的活动。
3. 内审方法: 质量主管负责(审核管理者)按照日程表的要
求和管理层的需要策划和组织内部审核。
4. 内审员要求:审核应由经过培训和具备资格的人员来执行,只要资源允许,审核人员应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。
5. 审核周期: 建议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计划每十二个月完成一次。
五、内审的步骤:
1)审核策划: 制全年内审计划;确定审核范围、频次;明确审核目的。
2)审核准备: 成立审核组,分配工作;收集文件;文件审核;制订计划;准备文件(检查表等)。
3)现场审核: 首次会议;现场检查;末次会议。
4)审核报告: 编制审核报告;报告分发存档。
5)纠正措施的跟踪:提出纠正要求和必要建议;受审方制定
并实施纠正措施;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并记录。
六、内审员职责: 1. 遵守有关的审核要求
2. 传达和阐明审核要求
3. 策划并承担被赋予的职责
4. 报告审核结果
5. 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
6. 配合和支持审核组长的工作